久违地回到这里,干了一件计划已久的简单工作:把拿不上台面的内容都隐藏起来。
在愚蠢地进行了两次分别装进两个文件夹的尝试以后,发现了简单方案:往抬头元数据里打个标签,然后去构建系统源代码里筛掉。真是头一回感受到自己写的构建系统就是方便呢。
这么干的另一个好处是扫一眼文件夹结构没法一眼看出哪些内容隐藏了哪些没有。虽然你总是可以点进每个文件里看一看,但你如果有那么变态的话那我承认你赢了。反正我都藏了些什么也会在这里简单提一嘴,不是特别变态的话应该也就满足了吧。
藏起来的主要是一些虚拟偶像相关。这些个东西最大的问题是它们的存在会增加我整个删掉这个代码仓库的风险。因为不想被人翻出来说过那些话。
我当初写它们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这么想。但还是写了,因为如果不写的话,这个代码仓库可能早就因为没有充足的内容和为之付出的心血而被删掉了。总之还是两害取其轻。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也只是把它们藏起来而不是彻底清除的原因。一方面不会被人(轻易)观测到,另一方面作为暗物质继续为这个仓库压舱。两头都不耽误。
当然,我早就已经在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准备了,尤其是迁移到自己开发的构建系统以后。会被隐藏的东西根本也就不写了。
留下来的则都是各个阶段的主要围绕代码展开的思考和计划。毕竟这个分类叫default,而我这个人的default,显然就是这些了吧。
然而我才发现自己老是写了一堆正经内容之余非要提一嘴你那谁谁谁,搞得我现在藏也不是不藏也不是,气得我半死。嘛,早晚要把把字涂黑的功能做出来(鼠标指上去也不会剧透的那种)。
除了纯技术相关的讨论,剩下的则多是一些比较反映我并不理想的精神状态(但依然能拿上台面)的废话。总归这里还是一个偏私人的出口,不然的话就和知乎的定位过于重合了。
今天没有什么忆往昔的计划,只是为了做必要的甄别工作而不得不把自己写过的东西又浏览了一遍。那么,来都来了。
一开始搞这个内容库的时候,一切从简,尽可能让自己不要轻易弃坑,以至于到了有点自暴自弃的程度。
不过,一开始的目的最后居然差不多是达到了。这个项目的活跃跨度绝对是我有史以来的项目中的首位。成为了我觉得自己「需要不弃坑的时候真的可以不弃坑」的最大信心来源。
当然了,时过境迁,现在我也没写几个项目了。这已经是唯二我还在出于兴趣进行开发的项目之一,而另外一个则是另一种极端的前所未见:超过一万行代码,涵盖我的所有科研领域,同时兼顾我的兴趣点的超级巨无霸。只能说,我的项目格局确实是我从来见过的样子。
现在的我,心态也已经很不同于那个每天都在开仓库删仓库的时候了。我已经更能掌控自己的欲望,同时也没有什么(不必要的)欲望了。
好在在这些必要的欲望中,还有这个项目的容身之地。我可能有空了就会回来,把之前计划的事项完成个一两件。在我觉得自己能写出来编译器/高性能mc的时候应该不会回来,但是在我清醒的时候肯定会回来的。因为这边想写的东西都是我能写出来的。
如果未来看到了这里,那么经过今天的筛选以后,此前的内容基本都对应着我这几年里(想)干过的正事。对应的占比不大,我可能只把做过的百分之几记了下来。但是没记下来的很多也没做出来,所以当作个人传记的梗概来看也是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