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大量不稳定的一周。
产出零。
腰酸屁股痛。这很奇怪,除了宿舍椅子坐起来太不舒服以外想不出什么缘由。前几天才听老同学讲过他腰酸到以为自己要废了的故事,结果这就在自己身上也体验了一遍。总不会是真的年纪到了吧。虽然不愿承认但是如果真是因为这样那也没什么奇怪的。
精力全盛时期的自己终究只能被自己一个人所知晓。
近期的不作为,直接原因是卡在了构思代码架构的痛苦循环当中。直白地讲,需要花点功夫和自己和解,接受使用一些我(莫名其妙)不太愿意在代码中看到的基础设施,比如oneshot
。我逐渐接受了自己正在实现的应用天生试图从编程语言中汲取动态性这个事实,从而也接受了需要在Rust这样一门不那么偏好动态的语言中用到一些“过于灵活”的设施这回事。在我看来Rust这一层抽象已经有点过于厚重了,一层当中承载了太多的复杂度,理想情况下这些复杂度分散在一层半或两层抽象中更合适些。早晚我会给自己发明一门编程语言的。所以这几天在大量地读编程语言书来泄愤。
而根本原因,大概是为了发泄对项目前景的信心缺乏。如果老板间隔很久也没有和我开会不是因为忙而是因为他其实也没有信心的话,那么这个ddl大概真的就这样放过去了吧。毕竟,我自己不认可的项目我是真的没法去做。
今天写这篇的缘由是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曾经想通过的道理。
我所做的一切,我所追求的一切,就是积累。
而这可能就是我命里缺的。得不到而永远骚动的。
当我花掉一百个小时又一百个小时,投入到代码,我的世界,坎巴拉太空计划,对朋友dump自己的想法,以及在这里dump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我想要的就是留下点什么。
最近沉迷于在MC和KSP中找到让自己快速/稳定通关的手段。我都已经忘了最初为什么想要通关。我会以为一个通关了的存档会被自己永远地留下来。我以为在一个MC存档中拿到鞘翅会让我从此以后永远玩这个存档。
这也许对,但多半不对,我没法确凿地下结论,因为我还没有实践过。重要的是,我一直以来在意的从来都不是拿到什么成就,而是找到一个让自己能积累痕迹的方式。
相比之下,也许我在科研方面的积累更有进展些。我已经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一些论文的标题下方,而这些论文在我看来都赏心悦目。但这样远远不够好。一方面,我清楚这些留下的痕迹比起被我抹掉的痕迹是多么微不足道。另一方面,我清楚这些痕迹压根不是来源于积累,而是外力——它们是我迫于压力不得不留下来交差的。只要处于没有外界压力的阶段,我就会不断地一遍一遍抹掉自己的成果从头再做一遍。
早在本科我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我自己一个人写了几年的代码却连GitHub账号都删了,而在老板的监督下写出来的代码成为了自己直到毕业时唯一留下来的工作(也是从做科研开始不再创建新的GitHub帐号了)。从那时我就提出了一个假设。
我注定是个没有办法积累自己存在过的痕迹的人。就算我认定自己的使命恰恰就是如此,恰恰就是成为这个宇宙中存在过的短命的有趣低熵结构体,也没有办法做到。
只有别人逼着我去违背我的天性,我才有机会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道路上前进些许。
所以我有一个荒谬版本的对另一半的条件要求,就是能阻止我消除自己留下的痕迹。笑死,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得怎么做到。
也许等下我会创建一个新的MC存档。在这个世界里,我会永无止境地挖矿,钓鱼,附魔。也许还有平地。用堆积成山的箱子里装满的方块来作为积累的证据。
也许之后我会创建一个KSP存档,在这个时间线里,我会不停地解救被困在太空中的小绿人们,用人满为患的航天员之家来作为积累的证据。
也许以后我再也不会花几千小时玩守望先锋或者Dota这种一局结束全部归零的游戏了。我玩得很菜,除了游戏时长没办法积累任何数据。
也许之后我会更频繁地更新这里。甚至翻新整个仓库和网站,毕竟一直往草稿文件夹里写字实在很奇怪。也许除了作为无人工干预地心理咨询场所以外,也会把那些转瞬即逝的、简陋的拿不上台面的点子记录下来,让这里重新符合“ideas”名字的含义。
至于代码项目嘛,目前还没什么好办法。顶多也就强制自己必须一直在同一个仓库同一个分支上提交,哪怕提交的内容是清空所有内容。毕竟有些时候硬是不清空确实还不如干脆重新从零开始。
只能是再多读读书,或者等谁来帮帮我了。